潮州菜:精细烹制 崇尚朴实

时间:2024-05-18 15:26:35 来源:进道若退网

潮州菜:精细烹制 崇尚朴实

富贵石榴球

佛手排骨

黑松露酱爆莲藕

百鸟归巢

葫芦鸭

  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,濒临南海,细烹北回归线穿境而过,制崇气候温暖,尚朴实粮食菜蔬品种繁多,潮州菜精海产品丰富,细烹商贸繁荣,制崇民间的尚朴实各种民俗及餐聚活动甚多,加上潮州人素有“艰苦做,潮州菜精快活食”的细烹生活信念,故而,制崇讲究烹饪、尚朴实切磋厨艺成了一种风气,潮州菜精叠加各种因素,细烹历经千年而形成和发展,制崇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州菜,是粤菜的主干和代表。

  目前,潮州菜风靡南粤,走俏神州,而且饮誉海外。有不少人对潮州菜有个偏颇的看法,认为潮州菜专以名贵海鲜为主打角色,无非是“燕窝鱼翅鲍”,龙虾海螺蟹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其实这是对潮州菜存在误解,潮州菜不只有海鲜,也有平民化特色。

  四季有别 顶流时鲜

  一年四季,按季节而吃,是中国烹饪一大特征。自古以来,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、配菜,冬天味醇浓厚,夏天清淡凉爽,冬天炖煮焖煨,夏天则多加一些冻品凉拌。有鉴于此,食材的新鲜是重要的前提条件,享用新鲜的鱼肉果蔬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。

  潮州菜在讲究食材新鲜这一点上,几乎达到“苛求”的地步。生活在韩江边,“有没有鱼吃”从不在潮州人的考虑范围,什么季节吃什么鱼,所谓“春草秋鲤夏鲳鱼,冷乌热鲈冬至鳝”,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。

  除了讲究时令,评价“鲜”的标准,还有食材从“出生地”到餐桌的“倒计时”标准。

  好比吃蚝,有蚝烙、蚝汤等多种吃法,饕客和餐馆食肆的经营者,买蚝时要求买饶平汫洲蚝产区当天运来的。同样,吃牛肉,要求从官塘屠宰场刚宰毕即刻送来的。吃竹笋,必须是当天从潮州江东的农家刚挖出土的“宝贝”!至于蔬菜,更不用说了,还不是当天凌晨从邻近农村采摘运进城的,早晨上菜市场货架,水格凌凌的,不惹人喜爱也难啊。

  另外,潮州还有一种国内罕见的保鲜鱼类——鱼饭。须知道,渔民从大海中捕捞出来的鱼类,囿于运输及贮藏条件,一般是在船靠岸后将鱼晒成鱼干(脯),但是这还需天气晴好才能做到;如遇阴雨天,鱼就易变坏。聪明的潮州渔区百姓,深谙“此路不行走他路”的道理,他们另辟蹊径,将“吊景”(鲭鱼)、巴浪等一些鱼类,装入小竹筛内,蒸熟晾过之后,即成比一般蒸鱼硬,比鱼干软的“鱼饭”,这样子运到市集贩卖,消费者就能吃到比鱼干更软香鲜甜的鱼,而且,经之下饭,别具风味。这种原为潮州百姓日常食用的东西,如今身价倍增,还搭乘飞机“光临”京津沪等大城市饭店的餐桌呢。

  说罢清鲜说清淡。潮州菜的主要特点是“清淡”,“清”指避免肥腻高脂肪,“淡”指少盐。而“清”,还体现在清炖、清汤等烹法上。凡事皆有度,过度则不大好。有一些菜系,特别讲究“老火靓汤”,煲肉骨汤或鸡汤须达数个小时,现在已有营养专家指出:如此靓汤,诚恐“嘌呤”超标,影响食者健康。潮州菜则讲究,熬汤不用太久,汤锅中猪鸡鸭等食材,熟了即可,不宜久熬致烂,口感不佳。比较甲乙做法,诸君自可作出优劣评判。

  选料精良 无分“贵贱”

  选料,是中国厨师的首要技艺,是做好一品中国菜肴美食的基础,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巧。每种菜肴美食所取的原料,包括主料、配料、辅料、调料等,都有很多讲究和一定之规。有不少人对潮州菜有个偏颇的看法,以为潮州菜以名贵海鲜为主打角色,错了,潮州菜在选材上,薯芋谷麦,南瓜茄豆,甚至于山野海陬的苦刺芯、石橄榄、麒麟菜,也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庖厨。通俗来说,就是就地取材,粗菜精做。

  举个例子。汉唐时代,习惯于将美味佳肴称作“八珍”(或“八宝”)。大约从宋代开始,八珍具体指称宴席上的八种珍贵的烹饪原料。到了清代,各种系列的“八珍”不胜枚举,如“山八珍”指驼峰、熊掌、猴脑、猩唇、象拔(象鼻)、豹胎、犀尾、鹿筋等珍稀原料。

  潮州菜中有道名菜叫“八宝素菜”,是哪八宝呢?且听:主料就是白菜、胡萝卜、香菇、笋尖、发菜、腐枝(腐竹)、面筋、猪五花肉,外加上汤、麻油和湿淀粉水等辅料配搭,经过精心烹煮,就成了潮州菜中的招牌菜品。

  还有名菜“八宝甜饭”,其“八宝”是:糯米,豆沙,糖制冬瓜片,熟莲子,核桃仁,橘饼,柿饼,红、绿樱桃。“八宝扣鸭”的主角,则是熟鸭胸肉,熟火腿,湿莲子,湿香菇,湿淀粉,栗子肉,猪油,上汤。其它,像著名的“护国菜”,主料是番薯叶;“太极芋泥”的主料是槟榔芋,“炸来不及”的主料是香蕉。至于秋瓜烙,羔烧姜薯,杏仁豆腐,太极马蹄……诸多菜品,菜名好自报家了门,知其“主演”者是谁。

  瞧,这也是潮州菜中的一大方面军,哪里是全靠价格昂贵的珍稀食材在支撑潮州菜的门面呢?平常的原料,也可以烹饪出好食的肴馔啊。

  接地气,崇尚朴实,这就是潮州菜名片的注脚之一。

  五味之美 不可胜极

  《古文尚书·说命》中载有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”的名句,意思是要做好羹汤,关键是调和好咸(盐)酸(梅)二味。中国烹饪讲究调味,所谓“五味调和百味香”。菜肴,一般都是具备两种以上滋味的复合味型,而且是复合多变。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五味之美,不可胜极”;《文子》则说:“五味之美,不可胜尝也”,说的都是五味调和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。

  孔子说过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“食不厌精”易理解,米舂得越精,少了糠秕杂质,自然更适口。“脍不厌细”,脍是肉,春秋时期,贵族上层人物吃肉,是要蘸着酱吃的,酱当然具备多种口味,才能体现“五味之美”。大块肉蘸不了多少酱,只有切得细的肉,蘸了才能多沾点酱,口感更佳。

  且看,潮州菜是如何做到“五味调和”的。潮州菜中之酱碟佐食是其他菜系所不及的。酱碟是潮州菜烹调的主要助味品,上至筵席,下到小食,几乎每道肴馔都要配备相应的酱汁,如明炉烧响螺配搭梅羔酱和芥末酱;生炊龙虾配桔油;卤鹅肉标配蒜泥醋,牛肉丸配红辣椒酱……肴馔与酱碟固然有相对固定的搭配,但也考虑到“百货合百客”,多碟齐备,让食客有一定的自由选择。

  酱碟品种繁多,味道有咸、甜、酸、辣、涩、鲜之分,色彩有红、棕、绿、白、紫、黄之别,真是五光十色,美不胜收。

  就是普通的炒菜,煮汤,也能体现“五味之美”的调和。芹菜炒蒜,凉性的芹之清香,对热性之蒜的辛辣;韭菜花炒豆干(腐),让性寒无味的豆干“吸”热性韭菜花的辣香味。其他,像空心菜炒蒜头,老鸭炖柠棕,酸菜煮白蟮,糯米胀猪肉肠,香橙银杏盅……林林总总,无不是寒性对热性,无味对香味(或辣味、酸味),淡味对浓味的“天作之合”。在潮州,即便一款小小的蜜饯,也有“五味”的讲究,如“五味姜”,“五味橄榄”,品食之无不让人齿颊留香,回味不已。

  一个菜系要不断地继承、发展和创新,需要当地比较富庶的经济和文化基础,民俗上频密的餐聚活动及其由此而形成的推进厨艺的社会氛围,还有厨师家学的积淀、赓续,以及广大民众的热情参与,才有可能形成菜系的老树长青、新花怒放。

 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 陈荣浩


推荐内容